2017年4月13 -14日,深圳信測作為第三方代表,參加了由國家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長安汽車、聯合舉辦的第九屆中國車內環境論壇。信測在汽車VOC檢測、汽車VOC超標整改方面有著豐富的檢測經驗,在關注產業前沿信息的同時,對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進行一一解答。
強制標準GB27630-201X何時發布?新標準對比征求意見稿有哪些變化?去年年底發布的國六中加入車內空氣質量要求在釋放哪些信號?國家接下來會如何對主機廠進行管控?目前國內市場上汽車車內空氣質量如何?目前主機廠的應對方式?作為內飾件零部件及材料的供應商,又該如何提前應對?
第九屆中國車內環境論壇現場
環保部2016年1月22日發布GB 27630-201X《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該標準將替代GB/T 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修訂后仍然僅適用于新生產車輛,但將由推薦性國家標準變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對部分污染物限值進行了調整。
其中征求意見稿中標準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銷售車輛必須滿足本標準要求。本標準發布前已經定型車輛,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本標準要求。
2016年2月25日,《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匯總收錄完畢。但2017年1月1日的期限已過,新強制標準卻未能實施,據參加此次論壇的標準修訂主要負責人介紹,標準延期發布的主要原因有二點:一是大氣環境日益受到重視,去年專門成立了大氣環境管理司,標準發布及管理工作由原先的標準科技司移交到大氣環境管理司機動車處,評審過程及如何管理都變的更加嚴格;二是對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內容做了一定修改,八項污染物主要表現在適當放寬了苯的限值,另外引入車內空氣質量等級概念,新標準會按照測試結果對車內空氣質量分為ABC等級,且會進行信息公開,將評價等級體現在提車單中的環保單上,并會在政府部門相關網站上進行公開,另外新標準還會將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納入管控,小組還在做TVOC的最后評估。
有望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
關于強制標準的實施日期,相關負責人介紹,評審完成后即可發布,預計是2017年年內,實施日期應該會和國六保持一致,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但是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國六的試點實施,車內空氣質量的強標也會在試點地區同步實施。
2016年12月23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輕型汽車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中國第六階段)》,(GB18352.6-2016,簡稱國六),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實施,在國六標準的第五部分(型式檢驗)和第七部分(生產一致性)的要求中明確規定所有M1類車均應符合《乘用車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 27630-2011)的要求及生產一致性檢查。
車內空氣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會議上,國六標準編制負責人明確指出,車內空氣質量和尾氣排放、油耗等指標一樣重要,都會進行信息公開,新車提車單中會將車內空氣質量等級加入至環保單中。
強標國六發布稿中加入車內空氣質量要求,預示著車內環境及車內空氣質量已經開始升級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已不言而喻;另外,車內空氣質量的型式試驗和生產一致性檢測使得標準管控力度明顯加大,也必然會促使《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更快完善及發布,主機廠會更加重視車內空氣質量。
針對目前市場上乘用車空氣,主要從二個方面來進行考評:一是車內空氣質量是否可以滿足強標GB 27630和國六的要求;二是車內空氣氣味是否可以進行改善,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中國生態汽車評價規程(C-ECAP)從2016年9月起,已由自愿申報變為抽檢為主,C-ECAP就包括車內空氣質量這一項,2014年至2016年間,包括包括大眾凌渡、斯柯達明銳、雪佛蘭科魯茲、本田鋒范、廣汽傳祺GS4、一汽大眾高爾夫、雪鐵龍C4世嘉、一汽豐田卡羅拉、東風本田哥瑞、東風標致308S、現代領動、日產軒逸、吉利新帝豪、長城哈弗H6、寶駿310等數百款車型進行了C-ECAP評價,車內空氣質量測試結果如下表1所示。
從表1中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6年三年時間內,以GB/T27630-2011作為判定依據,整車達標率約增長22%,但是2016年的車內空氣達標率依舊只有67.3%,若以即將實施的強標GB 27630-201X作為判定依據,達標率為82.4%,主機廠車內空氣達標仍存在較大壓力,車內空氣質量改善任重而道遠。
表1. 國內數百款車型車內八項揮發性有機物達標情況
另外,據權威機構J.D.Power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汽車市場消費者最關注的十個問題如下表2所示,結果表明,車內氣味成為中國汽車消費者最關注的問題,而車內氣味又屬于車內空氣質量的一部分,消費者的主觀評價會給市場形成明顯的導向作用,這也會迫使主機廠改良車內氣味,控制零部件及材料的氣味。
表2. 中國汽車消費者最關注的排名前十的問題
問題描述 | 新車百車故障數(PPH) | 投訴排名 |
車內有令人不愉悅的氣味 | 16.0 | 1 |
噪聲過大 (來自車身下面) | 5.9 | 2 |
油耗量過大 | 5.5 | 3 |
風噪音過大 (來自車身周圍) | 4.5 | 4 |
空調開啟后,發動機沒力 | 2.7 | 5 |
座椅材質易磨損、變臟 | 2.6 | 6 |
發動機異響 | 2.5 | 7 |
剎車有噪音 | 2.4 | 8 |
前大燈不夠明亮 | 2.3 | 9 |
座椅異響 | 2.3 | 10 |
有部分主機廠已經開始研究正向應對車內空氣質量,開發設計低散發性低氣味的內飾材料,但畢竟是處于研發階段,成本及周期都會較長。目前主機廠主要應對方式是從上至下,從整車車內空氣-零部件-材料, 涉及的方法主要如下表3所示。
表3. 各主機廠管控零部件及材料VOC主要方法一覽
編號 | 測試項目 | 典型標準 | |
整車 | 車內空氣 | HJ/T 400-2007(GB 27630-201X)、ISO 12219-1、PV3938 | |
零 部 件 及 材 料 | 1 | 氣味 | VDA 270、GMW 3205、PV 3900 |
2 | 甲醛 | VDA 275、GMW 15635、PV 3925 | |
3 | 冷凝組分-重量法、光澤度法、霧度法 | DIN 75201A、TSM 0503G、PV 3015 | |
4 | 揮發性有機物-熱脫附法 | DPCA D40 0002、VDA 278、GMW 15634 | |
揮發性有機物(總碳)-材料頂空法 | PV 3341、VDA 277、 GMW 8081 | ||
揮發性有機物-袋子法 | TSM 0508G、ISO 12219-2 | ||
有機物釋放-箱式法 | ISO 12219-4、VDA 276、GS 97014-3 |
從表3中可以看到,各主機廠管控零部件及材料VOC主要方法有氣味、甲醛、冷凝組分和4種揮發性有機物方法。
國家零部件測試VOC標準即將發布
據悉,2015年國家標準委就已經下發車內非金屬部件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檢測方法標準修訂計劃,該標準主要是針對乘用車乘員艙及行李艙內的非金屬零部件及材料,環境條件、采樣方法、分析方法、檢測物質會與GB 27630-201X緊密聯系起來,該標準目前處于討論定稿階段,預計會在2018年進行發布。這會使得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檢測方法有國家標準可依,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不同主機廠之間的管控差異。
針對即將實施的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GB 27630-201X管控的9項物質,目前主要可分為三類,一是以大眾、寶馬、奔馳及其合資主機廠為代表的1m3箱式法,二是以國內自主品牌、豐田、本田、日產、現代及其合資主機廠為代表的袋子法,三是北汽自主研發的2m3倉式法。這三類零部件及材料VOC管控標準主要是依據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GB 27630-201X管控的8項物質限值,結合零部件及材料在車艙內的貢獻率而制定的相關標準。
VOC超標整改思路
作為內飾零部件及材料的供應商,依據各主機廠相關零部件VOC和氣味標準,在測試出現不合格的情況下,主要按照圖1思路進行逐步分解,先測試材料VOC和氣味,結合材料的貢獻率判定材料是否滿足要求,再進一步分解至原材料,通過分析儀器和氣味評價定位不合格的原材料,優化加工工藝,替換或改良原材料以徹底解決問題。
高風險材料
信測標準實驗室擁有多年零部件及材料VOC檢測經驗,線束、前排座椅、儀表板、后排座椅、空調、密封條、尾門密封條、門板、前圍隔音墊、頂棚、地毯、門檻屬于對整車車內空氣貢獻率較高的高風險零部件,對同一個零部件,不同選材之間的風險程度也不一樣,具體如表4所示,如座椅面料,真皮材料醛酮類易超標,仿皮面料苯系物易超標。
表4. 同一類型不同材料總成風險比較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人才計劃|聯系我們 |網站地圖版權所有 深圳信測標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粵ICP備11026208號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3176號
百度統計